北京岩石喷土造绿山区高速(北京晨报)

栏目:媒体报道 发布时间:2012-04-18
北京绿色日记
  植树造林美化首都
  高速路绿化除了见缝插针外,绿化人员更是在路侧裸露的岩石上动起了心思。昨天,记者在京承高速密云段山区看到,倾斜的山坡上,施工人员身系安全绳,手持粗大的水管,往岩石上喷播造绿。
  据悉,除了这次京承高速三期62公里沿线喷土造绿,西六环40公里沿线也已采用了相同工艺。
  铁网粘合剂并用
  昨天在施工现场,首发集团绿化公司的技术人员正在对去年因雨水毁掉的坡段进行补绿。在人工清理好的斜坡上,一根绳子从坡顶垂下,系在技术人员的腰间,为了让工作人员更省劲儿,绳上还系有一块木板,让工作人员坐在木板上手持粗大的水管往岩体上喷土。“这可是个技术活儿,水管重达几十斤,同时还要掌握好高压水柱喷播出来的力道,使泥土均衡地铺在岩石上。”绿化公司工程部技术人员夏宇说。
  岩石上造绿分几个步骤,坡体先经过人工修整,打造出适合植物生长的坡度,然后在岩体上打锚杆,固定铁丝网,铁丝网的作用是固定绿化土壤。
  而喷播也要分两次,第一次底层全是混合着粘合剂、营养剂的土壤,从高压“水枪”中喷出来的土壤立即附着在铁丝网上,厚度达10厘米左右;第二次喷播的土壤中除了粘合剂,还按照比例搭配有各种草籽、灌木籽和乔木种子。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喷洒了带种子泥土的岩石面上覆上遮光的网布,经过几天的养护后,草籽首先就会发芽。喷播的营养土和种子土,提前在料厂混合完成后,再拉到现场喷播,一个上午,技术人员就喷出了200余平方米。
  隧道口两侧试点
  “岩体质地不同、阴阳面不同,也要采取不同的植物配比方式。”王英宇说,为了尽快出现效果,种子中会混杂有一定比例的草籽,充当“先锋草”的作用,比如高羊茅,这种冷季型草种利于养护,在喷播几天后就能出绿。“这些种子都是经过筛选,适合在当地生长的乡土品种,既要种得活,还要养护成本低。”
  目前,京承高速三期62公里沿线,岩石上将整体造绿达58万平方米。此前在奥运前试点的1.5公里实验段,经过4年多的风雨,基本上与周围的山体浑然一体,最大限度地恢复了被破坏的生态。而这种岩体喷播的技术,除了让曾经光秃的岩体有了色彩,还能起到固定岩体、防止滑坡的作用。下一步,本市还将试点在深山区高速隧道口两侧披绿,首个试验田就是京承高速苍术会隧道口,绿化人员将利用类似的岩体喷播技术,为隧道口披上攀缘植物。
解读
  岩石造绿不是面子工程
  在岩石上喷土,听着挺费解,但这可真不是什么“面子工程”、一锤子买卖。其实,早在奥运之前,京承高速就实验了3里地岩石喷土造绿,如今4年多过去了,那些大石头依旧绿意盎然,再没发生过滑坡,沿线生态得到恢复。
  据首发绿化公司董事长王英宇介绍,高速路两侧的坡质分土坡、土石混杂和纯岩石山坡。土坡稳定性差,容易在雨季滑坡,采取水泥打框格梁的方式,利用生态袋扦插植物来绿化。
  而纯岩石的山坡绿化难度最大,如何让植物在光秃秃的岩石上“安家”?首先要做的就是在岩石上,人工营造一个植物生长的土层,这种叫做“客土喷播”的绿化新工艺,简单来说就是把泥土喷洒在岩体上,让厚达10厘米左右的土层在岩石上“扎根”。